影視推介影視評論情慾歷史編輯推介藝術文化

Be comfortable in your own skin — 《丹麥女孩》|昕夕|讀者投稿

Be comfortable in your own skin

文/昕夕(典型雙魚座浪漫主義不善辭令,視文字、攝影為宣洩情感的出口。)

“Be comfortable in your own skin” 本應是每個人與生俱來應享的權利,對自身的身體都感自信、舒適自在,且欣然接受自己的缺點與不完美。然而,這並非理所當然,電影主角Einar Wegener正是身心錯配,女性的靈魂不幸幽禁於男性的軀體,促使他成為史上記載的首位變性人。

以風景畫聞名的丹麥畫家Einar跟同為畫家的妻子Gerda共諧連理多年,婚姻生活美滿。偶爾一天,因模特兒爽約,Gerda請求丈夫臨時充當模特兒,好讓她趕快把畫作完成。Einar起初堅拒說不,雙手卻急不及待穿起絲襪和高跟鞋,典型的「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當他緊握住那襲長裙擁於懷內,那微顫的嘴唇、眼簾和雙手,眉宇間的一顰一笑,充分展現他首次淺嘗「當」女人時的乍喜還羞,如同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樣若喜若驚,笑得花枝亂顫(題外話:筆者認為Eddie演得有點用力,臉部肌肉抽搐得有種霍金上身的既視感)。此舉從此喚醒一直沉睡在內心深處的Lili,如百合花(Lily)那般豁然綻放。
Picture 1

然而,Einar並非毫無預兆地「突然」變女人,他筆下一幅幅的家鄉風景畫暗裏埋下伏筆,帆布畫板上大多填滿上冰冷色調——黑灰藍為主,呈現冷寂寥落的氛圍。他外型瘦削,沉鬱內斂,總是身穿修身筆挺的西服,那似乎是偽裝Einar Wegener的盔甲。

“I feel as though I’m performing myself.” —— Einar
他訴說自己的人生猶如是一場表演。

大情大性、個性豪邁的Gerda卻不明所以,更鼓勵Einar玩角色扮演遊戲,直至撞破Lili在舞會上與其男性傾慕者親吻,方知Lili真有其人。自那天起,沼澤風景畫上增添了一抹暖黃,天際漸露曙光。

PHOTO: Courtesy Focus Features
PHOTO: Courtesy Focus Features

電影隨後主要刻劃男主角游走於Einar與Lili兩個性別身份之間拉鋸拔河,時而釋放、時而壓抑,看在觀眾眼裏,甚為替他/她感到困窘不安。終於一次,Lili跟男性追求者秘密約會,因礙於對自身的男性身體產生排斥,甚至厭惡,回家後跟妻子坦誠剖白所有,鬱結情緒一下子決堤,猶如暴漲浪潮,盡情湧出本性。
於二十年代,同性戀被視為精神病,更遑論是性別認同障礙等「奇難雜症」。Einar決意求醫,卻遭受輻射治療,硬生生將本性殺掉;又被斷症為精神分裂症,差點被牢困病院。當時社會普遍對性別認同障礙認知匱乏,試問又豈能由互不相干的人亂把標籤貼在他身上來定義呢?幾經波折,終遇上願意為他做變性手術的醫生,. 哪怕代價高昂,仍然一意孤行,押下性命作賭注,為求達成當女人的畢生心願。

另,電影捨棄原著Gerda的同性戀傾向部分,僅此一句”I kiss him…and it was the strangest thing…it was like kissing myself” 輕輕帶過。刻意塑造其異性戀取向,從而放大妻子的忠貞寬容和自我犧牲精神,配上煽情對白,成就了一個淒美動人的主流愛情故事。由兩者間的夫妻之情慢慢演變成姊妹淘,彌與留之間存在太多不為外人知曉,錐心刺骨的掙扎與痛苦。

Picture 3

無可置疑,Gerda的角色設定顛覆普世對愛的定義,讓我見證世上最美的愛情——逾越性別的大愛。不是愛你的軀殼外形,而是愛你內在本身,皮囊底下依附著的靈魂。

 

“It’s not so long ago we were married…you and me.” ——Gerda
“You and Einar.” ——Lili
“I know it was Einar.  But really it was you and me.” ——Gerda
不論是Einar還是Lili,對她而言,由始至終都是同一個人。If you truly love someone, set them free。如劇終,讓Lili的絲巾如斷線風爭一樣,隨風而去、恣意飛揚,回歸孕育她成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