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時事本地編輯推介

關於跨性別,我與康貴華醫生的一段對話|小曹

2016年8月14日受世界公民協會中國香港邀請,參與「男仔入女廁,是不是真的?再議跨性別的定義和界限」論壇,同場有康貴華醫生、教聯會主席鄧飛先生、城市智庫研究員甘希文小姐。

康醫生是第一位發言的講者,準備充足,不單製作了簡報,還播放聲帶和派發文章。他分享了兩個求助個案,都是父母發現兒子有他口中的「跨性別行為」,覺得自己是女仔。

康醫生指自己提供輔導時不時提醒父母要警惕性別定型的觀念,因為喜歡玩哪種玩具根本不分性別。他認為這兩個男孩子跟母親過份親密同時又跟父親太過疏離,所以建議父親要多擁抱孩子,並跟他們一起玩喜歡的玩具,那怕是「煮飯仔」或洋娃娃,千萬不要責怪孩子的行為和喜好。

過了一段時間,康醫生收到男孩母親的報喜電話,說男孩都慢慢展現出一般男孩有的氣質和興趣,例如喜歡看戰爭故事、做事實際、願意剪短頭髮和參與戶外活動,但康醫卻沒有再次提醒父母不要跌入性別定型的圈套。

以下是我針對康醫生分享的回應。我指出:
1. 他的分析自相矛盾。一邊勸父母要摒棄性別定型,但另一邊卻用最性別定型的框架檢視被視為有問題的孩子有沒有糾正過來;
2. 他對跨性別的理解建基於一套過時的病態模型,暗示跨性別的出現是因為父母男女性別角色錯亂、家庭功能失常;
3. 父母給予的愛與接納並不真誠,因為背後隱藏著要男孩「變回正常」的動機;
4. 把跨性別理解為「性心理發展」失常,以及要趁性別認同固定前介入,不單不會減低社會對跨性別的歧視,還會為這些歧視給予冠冕堂皇的借口。

有興趣可以觀看我的發言和康醫生的回應。

P.S.: 重看這條片段時都不得不驚嘆自己確實牙尖嘴利、咄咄逼人。原先想用更平和的方式回應,但我還是太過著緊跨性別社群是否得到尊重和體諒。論壇完結後我跟貴醫生誠懇地說「如有冒犯,請多多包涵」,之後我們一起步行到中環地鐵站,沿途繼續交流。我跟他的立場和觀點雖然南轅北轍,但他絕對不是我的敵人,我也沒有必要視他為我要立志打倒的對象。

本資訊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