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調查/研究

年輕男同志訪問報告|關懷愛滋

為進一步了解本地年輕男同志社群面對性健康風險的緣由,關懷愛滋於2015年7月至12月期間以質性研究的方法,訪問了20位年輕男同志,了解他們生活中四個範疇,1) 對於愛滋病的警覺、2)公共資源對年輕男同志的便利程度、3)學校的性小眾知識、4)交友軟件對年輕男同志社群的影響,從而了解他們的生活經驗與感染愛滋病的關係。受訪者主要分為是甲組:性活躍以及熟悉關懷愛滋/相關非政府組織的群組及性活躍以及乙組:不熟悉關懷愛滋/相關非政府組織的群組。

是次研究發現甲組比起乙組對愛滋病有較高的警覺性。因為甲組的參與者經常被不同的愛滋病相關非政府組織接觸,所以他們能夠接收得到最新的愛滋病及相關治療資訊,對愛滋病的警覺性影響著他們使用安全套的行為和進行愛滋病病毒抗體測試的習慣。

甲組受訪者表示:「的確我身邊的朋友感染(愛滋病病毒)了,其實由那一刻發覺身邊一個熟悉的朋友感染了開始,便覺得這一件事情比想像中接近這麼多。」相反,乙組受訪者認為:「是遠的,因為我自己「交流溝通」的時候都小心的,自己又不認識一些特別親…就是特別親密的朋友,他也沒有這些病,所以感覺跟我距離比較遠。

其次,受訪者指出現時公共資源不足以回應年輕男同志在青少年時期需要精神上和情感上支援,因為他們在這時期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和對此身份的掙扎。他們表示現時公共資源不足以回應年輕男同志的需要。

有受訪者指出「我認為現在的青少年同志的社會服務是頗為貧乏,好像我自己的個案,我十八歲的時候,父母因為知道我是同志,所以把我趕走了。在這個情況下,政府的地方(部門),他們會覺得這不是一個理由,所以就要靠自己生活。

另外,受訪者亦提及到中學教育在這段年輕人青春期以及發現自己性別的重要時間幾乎沒有提供任何性小眾的資訊。很多受訪者均表示性小眾教育應被納入性教育以防止危機出現以及提升針對他們的社會支援。

有受訪者表示「讀書的時候便會知道自己的身體有變化,但不會知道如何去面對你自己的性傾向,最多就是跟你說去找社工,但是繼續都是有不同的事情發生,有很多青年都迷途、出事、不知如何是好,都是因為他們不會找社工。

最後,受訪者指出交友軟體推動年輕男同志戀愛與關係的過程,令他們更容易開展關係。然而,透過這模式會減低關係的穩定度和增加伴侶的數目。普遍來說,交友軟件改變了年輕男同志戀愛關係的模式和態度。

有受訪者認為「可能是開始特別快的,就是大家投放的感情是一樣的,可能大家根本上用交友軟件開始或瀏覽同志交友網站,就是為了認識男朋友,可能會缺少了一些正常情侶有的經歷,或許認識的過程都比較淺,很容易就開展了一段關係。

從是次研究,本地年輕男同志不但面對各種來自社會、家庭、朋輩甚至自身的挑戰,而且於成長過程中缺乏支援,他們很大機會需要獨自處理性傾向所帶來的衝擊。他們需要面對各式各樣因性傾向帶來的日常難題,他們亳無疑問地承受比一般青少年更大的心理壓力,負面地影響他們的精神健康。他們因此更傾向依賴伴侶的支援,較難拒絕伴侶的要求,他們因而減少自我保護的力能。

「關懷愛滋」項目總監張曉華認為針對年輕男同志面對的處境, 要減低他們感染愛滋病的風險,政府應改善他們的社會環境,包括: 1)加強對年輕男同志支援,增撥社區資源,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適當的培訓;2) 多元性教育,於中學教授性少眾知識,令學生對性少眾有基本認知。3) 政府應該盡快為性傾向歧視條例展開立法程序。
%e4%b8%8b%e8%bc%89**閲覽及下載**
資料簡報:https://goo.gl/IlGNZU
報告(全):https://goo.gl/7prBwx

**媒體報道**
東網:https://goo.gl/wBON4w
香港01:https://goo.gl/ArjFeO
AM730:https://goo.gl/Fgrv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