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短評人物故事編輯推介觀點

【傳媒評論】31歲女性和16歲男性相戀產子又怎樣?|臺大學生會性別部

最近一起新聞在網路上引發許多討論,英國達拉謨郡(County Durham)的一名31歲的單親女性凱薩琳(Kathleen Martin)在和前夫離婚後育有兩個小孩,2015年時,凱薩琳透過臉書認識當年16歲的傑克(Jack Fucile),傑克主動提出想幫凱薩琳整理花園,隨著頻繁互動,兩人迅速墜入愛河,而這段戀情受到許多障礙與挑戰,因為年齡差距,幾乎沒人看好這段關係,許多親人直接反對兩人在一起,像傑克的媽媽只因為凱薩琳比自己只小8歲,因此對於兒子的這段戀情感到「非常震驚」。不過,這段戀情的當事人們自身並不覺得「年齡是個問題」,凱薩琳就表示,比起同年齡的男生,傑克表現得非常成熟,而儘管相差了15歲,但他們相處上並無問題,感情也非常好。

在交往7個月後,凱薩琳發現自己懷孕,剛得知消息的傑克嚇了一跳,對於即將當爸爸的事感到有些不知所措,不過他同時也為此感到開心與興奮,面對周遭人們的種種反彈,兩人經過仔細溝通與思考後,決定將小孩生下來並且一同撫養。在預產期附近,凱薩琳去醫院檢查了五次,但每次都被告知還沒準備要生。但就在預產期前3週的某個晚上,凱薩琳羊水突然破了,由於來不及趕到醫院,因此只能由傑克透過醫護人員的電話指示,在家中自行為凱薩琳接生。

雖然生產時傑克剛滿18歲,但他仍然非常鎮定和冷靜地進行處理,完全沒有因為生產景象退卻或是被凱薩琳的痛苦叫聲嚇到,凱瑟琳說:「當小孩長大後,我們會告訴他,他的爸爸是如何把他帶到這世界來,告訴他,傑克在這過程做的多棒。」傑克也補充說:「我其實後來才發現自己當下也頗為震驚,但我為自己的處理感到自豪。」後來傑克和凱薩琳將小孩帶去醫院做新生兒檢查,醫院告知他們,小孩體重6磅,是個健康的寶寶!而小孩現在已經九個月大,傑克都會一同幫忙照顧與哄孩子,凱薩琳對此滿是稱讚:「其他和傑克同年齡的孩子還在外頭和朋友飲酒玩樂時,但傑克已成為一個好爸爸。」而對於有些人問到,凱薩琳的大兒子只比傑克小5歲,他們會怎麼看待傑克。凱薩琳表示,對他們而言,傑克的確比較像是哥哥,不過現在這兩個孩子也都對於弟弟的到來感到很開心,「我們現在是個大家庭,真的很棒!」對於年齡差距,凱薩琳也說明,儘管傑克年齡幾乎是自己的一半,但他們真的是一個「幸福的家」,大家都相處得相當愉快,溝通間也無阻礙。

然而,這段差距15歲的戀情卻在網路上引發諸多批評,像英國《鏡報》就使用帶有貶義的「小白臉(Toy Boy)」(或另一翻法為老牛吃嫩草,在使用上常帶有負面含義)來形容傑克(goo.gl/agcfKc),而網路上消遣和負面批評更是佔了近半:

「孩子說不定不是這男生的」

「這很奇怪吧!16歲時他才只是個男孩!」

「她是不是還要為她的另一半申請兒童福利啊」

「每個人都可以當個小白臉歐」

「為什麼傑克的媽媽不反對她們交往?」

「身為同樣30歲的女性,我無法把16歲的未成年視為對象!」

「看照片還不錯,衝著我來別傷害未成年好嗎」

「同性戀都可以了為什麼差15歲不行??」

「精衝腦的年紀遇到如狼似虎的熟女,潮爽的啦」

「不倫? 這樣不算誘姦嗎?」

「看那刺青阿不就8+9 就英國8+9 不意外」

「愚蠢的人類老是把愛可以超越一切當理由,殊不知這跟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都是一種恣意任性的行為,人非野獸我們有思考及控制能力,一再將自己貶成野獸將會退化成野獸,只有慾望沒有思想屆時人類就會滅亡….」

「現在越來越多表面離譜事件,都統用真愛來嘗試解釋。是真愛的話,應該不是造成他人困擾才是,能拿一輩子來檢驗都不變質,才配稱真愛。」

「男女對調就不會講真愛了廠廠」

「31歲男 對上16歲少女 噁心 31歲女對16歲男 真愛 真是公平」

「男的23歲 女的8歲 也差15歲阿 莫名其妙」

這些評論顯示出在伴侶的「年齡」、「性別」乃至於「職業階級」方面,現今社會仍帶有很多刻板印象、標籤、甚至歧視。首先,在年齡方面,不論是凱薩琳與傑克的親友,或是網路上的批評,好像都認為差距15歲就已決定這段關係絕對不會好,不去看到身為「當事人」的他們實際上到底相處如何,也無視他們之間溝通其實相當順暢的事實,好像「年齡就決定一切」。此外,這些言論中也帶有一種認知,好像所有16歲的男性想法都一模一樣,同樣幼稚、完全沒有思考能力,跟年紀較大者在一起,就會被「吃掉」、「傷害」、「誘姦」。而年輕人會想跟年紀較大者在一起,要就是「被騙」、「沒腦」、或成為令人難以置信的「真愛」,甚至還出現「這種事發生在年輕的八家將身上就很自然」的評論(註);而相對的,年紀較大者會想跟年輕人在一起就都是「噁心」、「意圖不軌。在這些批評中,完全忽視傑克本身的意識與思考,藉由貶低雙方,不去看件整段感情中傑克的思索、負責以及認真,並刻意忽視傑克本身對於愛情的想法與權利。

註:不少評論看到傑克的刺青就說他是英國八家將,而在這類評論中,八家將好像成為「沒腦」、「衝動」的代名詞,因此發生任何「沒腦」的事都很自然,甚至「活該」

而這類評論中的刻板印象其實非常容易戳破,大家只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就可得知:

1. 我們跟同年齡的人相處得都「一樣好」嗎?
2. 跟年齡差1歲的人相處,一定會比年齡差2歲的人來得更好、共融洽嗎?
3. 年齡差距15歲的同國人,一定會比年齡差距2歲的遠距離人們(例如巴布亞新幾內亞、南極洲),來得相處不好嗎?
4. 你身旁每個16歲的男性思考方式都一模一樣嗎?
5. 你身旁每個16歲的男性都同樣幼稚,且完全沒有思考能力嗎?
6. 年紀一樣的愛情會比年紀相差2歲的愛情來得更為可靠、真心,更不會意圖不軌?

問題的答案應該都非常清楚,同時也反映出這些評論邏輯上的荒謬之處。而這種過度簡化原因的評論,也反映出社會上對於年齡的刻板印象與「壓迫」,像是「年齡差距很大的伴侶很少見,所以很奇怪,是個大新聞,是『少數』,『不正常』,一定會出問題」、「會喜歡上年紀那麼大的實在太奇怪了,一定是『真愛』,不然無法解釋」、「年紀那麼大還愛吃幼齒,真是噁心不要臉」,又或者是藉由將傑克(青少年)「幼體化」,擅自剝奪了許多青少年的發言權與自主性。

小編對於這些批論提出質疑,並不是認為「青少年就一定完全等於成年人」,也不是認為「年紀差距」不可討論、其背後一定不會有議題存在(註),而是希望大家更家看見「當事人」,不要只因為這些片面因素,就將其貼上標籤,甚至擅自「預言」其未來、批評其感情。別忘了,我們都不是當事人。

註:事實上,在年紀差距較大的伴侶關係中,不論性別與性傾向,都需要更深入去了解其是否具有權力不對等問題,尤其是在一方屬於青少年或年紀更小的情況下,更加要去看見「父權」的影響力(這也是為何在年紀較大男性與青少女的關係中,會更加需要了解其權力關係)。在這了解的過程中,重點在於聆聽與觀當事人們的感受與相處,而不是硬將其貼上標籤,而這深入思考也並不能直接推論出「年紀較大者就是濫用權力,欺騙青少年,就是噁心下流」這樣的結論,只是作為一種提醒與謹慎。

而在性別方面,就如不少評論提到的,「男女年紀倒過來會怎樣呢」、「男老女小可以 女老男小不行?」、「事實上,世界上也一堆年紀大的老男人娶了很年輕的女人」,好像「女大男小」就會是個話題、而「男大女小」就是自然常見之事。在這之中,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何男性被放到年紀較大的一方就是可以的?而又為何會出現「男大女小是噁心,女大男小是真愛,超不公平」這類的說法?

首先,在男性為「年紀較大一方」的『預設』中,先扣除掉無法成立的壽命考量以及「因為女性較早熟」討論(註),這預設背後其實有著濃重的父權因素存在,在傳統父權的觀念中,認為男性需要扛起養家工作的責任、是一家之主、需要照顧與保護女性、要能成為女性的避風港、盾牌,而女性就是被養、被照顧、只要處理家事、年輕貌美最好,也因此男生比女生年紀大是為合理且必須之事,而這點也反映在台灣目前《民法》中的結婚與訂婚年齡,女性仍比男性少了兩歲(goo.gl/bew4upgoo.gl/kYv84zgoo.gl/3jmsNy)。此外,這種父權觀念也帶出了「家父長制」,為了達成「女性就是被男性掌握(保護)的存在」、「女人就是該聽男人的」等父權實踐,自然必須防堵女性比男性年長、且可能因此爬到男性頭上的任何機會。而為此,父權甚至創造出「每個女生都是戀父情結,所以就該找年紀較大的男生」之類的謠言。

註:有些人會拿女性平均壽命較長這點來當佐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是拿「一定要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訴求去找伴侶(例如一定就是要找剛好比我小6歲,不能多也不能少!),況且生理年齡其實難以如此簡化地對應到死亡歲數,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

而「女性較早熟」的立論點其實也無法適用,因為我們都知道生理的發育程度並不能直接和心理成熟度畫上等號,而且個體差異也很大,有些男生生理發育較晚但心智很成熟,有些女生生理發育早但心智卻較不成熟。而且根據研究,過了青春期後(15-16歲後),各種性別不論在生理或心智發展上,都無顯著差異。

接著,針對「男大女小是噁心,女大男小是真愛,超不公平」、「男女對調就不會講真愛了廠廠」這類說法,小編想先回應的是,這種針對年紀大者喜歡上年輕人就是「噁心」的批評,其實對各種性別都有,不是只針對「男大女小」,像本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罵凱薩琳的人還真不少,而有關年齡差距帶出可能存在的「權力不對等」議題,前面也有提到。然後,對於「真愛」一詞,小編其實並不是如此「正面」的看待,因為這詞背後其實象徵了「這是平常不可能出現的事,只有因為『真愛』才可能啊!」而這觀念中,其實仍將這段感情「特殊化」,將其歸類為「特殊少數」,區隔看待,甚至有些人用這詞時,內心裡可能還認為這樣的感情其帶有「壞處」(所以要用真愛去克服)或「不正常」(所以真愛才能突破)。

每一段情感中是否有真的「愛」,只有當事人可能知道,我們都並非當事人,自然無從判斷起。而「愛」本身並不能拿來說明一切的事情,也不是一段關係中的全部(關係中牽扯到的事可多了),每一段關係的狀況,都應該回到當事人,真正傾聽以及看見這些真實而又複雜的人們,而不是藉由表面的年齡、性別、職業、階級來擅自判斷、貼上標籤。希望「不一樣又怎樣」、「Love is Love」不再只是口號,而是真實看見每一個人以及每一段關係的多元面貌,並且給予平等尊重,希望有一天,我們能跳脫年齡或性別的刻板印象,更加看見當事人的狀況與心聲。

[其他相關報導]

Mum, 31, fell pregnant by 16-year-old toyboy lover she met on Facebook – who then delivered their baby at home
goo.gl/agcfKc

31歲媽媽愛上16歲少年 跨越年齡差生下一子
goo.gl/QaA2xt

by 小編WB

本文獲臺大學生會性別部授權發布,原文連結:<31歲女性和16歲男性相戀產子又怎樣? 重點是相處與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