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介傳媒短評觀點

【傳媒評論】跨性別人士大圍站墮橋案 四大報導手法惹質疑

撰文:wm、py(G點電視實習生)
編輯:Mo

近日,霍姓跨性別人士從大圍月台天橋高處墮下死亡的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在事件發生之後,多間媒體為此作出突發及事後綜合報導。公共場所高處墮下以及當事人的背景引來讀者很大迴響,然而,報導手法卻招來不少抨擊。筆者分析各大報章的報導內容後,歸納出四大不專業的報導手法,望有關傳媒引以為鑑。


不尊重事主對自身性別認同的意願

事發後,不少網上報章引用「男子」、「」等字眼稱呼事主,像01新聞引述事主好友於面書留言時,更在女性的稱呼上加上括號「希望「」能安息」。此等字眼不但間接表現出對事主自覺是女性性別認同意願的質疑,更是背離跨性別人士及事主的訴求和損害他們的尊嚴。

01新聞在女性的稱呼上加上括號「希望「她」能安息」

作為媒體,有責任尊重不同人及群體的訴求及身份並客觀地陳述事件內容。在是次報導中,編者應引用「事主」、「當事人」及「霍姓」等中性字眼,避免不尊重及違背當事人意願的情況發生。


更多傳媒評論:

「賣淫是社會普遍現象,希望她能及早轉行?」|Louis Lee
女性被定型易貶低自我 傳媒加劇性別定型觀念
2014年九件被主流媒體忽略的同志大事

參與聯署:
《香港跨性別人士因不獲社會接納而輕生 – 聯署聲明》


不斷消費事主之非主流打扮

其次,01新聞及東網等報導再三強調事主在事發時身著女裝的情況:「據知,霍男被發現時,身有女性衣物,初時故一度被人誤以為傷者是女性。」、「⋯昨日墮橋後,因其裝束打扮,一度被誤以為是女性」。報章以獵奇的角度報導是次不幸事件,以無關痛癢的細節博取視線,一而再,再以三地強調事主穿女裝的性別表達,不單有違傳媒操守,更是用上不恰當報導手法去消費是次悲劇,對事主及其親友造成二次創傷。

 

東網將著眼點放在事主衣著上

再者,01新聞及東網更進一步引敘事主生前拹助攔截搶劫案一事,東網更以大量不相關的標籤作為報章標題:「大圍站墮橋男有性別認知障礙 曾穿裙助捉賊」,並再一次將著眼點放在事主衣著上:「他當時身穿黑色短裙、絲襪及短靴,聯同其他市民合力捉賊,惟遭人扑頭受傷送院。」以上節錄報導與是次不幸事件毫不相關,一次又一次針對事主裝扮的偏差報導方針更是令人不解。


披露事主個人私隱,失傳媒道德操守

更令人懊惱的是01新聞在報章中公開事主臉書生活照及學歷背景的報導手法。編輯雖於較後時間刪除相關照片,但在首發報導中披露事主個人私隱,已足以令死者在網絡上受到不必要及不尊重的注視和評論,同樣造成二度傷害。此舉實在有違傳媒道德操守、尊重事主個人私隱的基本大原則。

死者已矣,披露死者私隱對事件沒有任何幫助,強調其生前打扮亦無助讀者關注跨性別社群,傳媒此舉不禁令人質疑是為了引起輿論而盲目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處理相關報導時,其實只需提供事件基本資訊就可以了。如果希望讀者關注跨性別社群,可以在報導中引述關注跨性別議題的專業人士回應,或提議支援跨性別人士的方法。

對跨性別人士的污名化

在報導霍事主輕生一事中,01新聞用上大量篇幅講述事主身為跨性別人士的背景及其相關困擾,導引讀者把事主輕身一事與其身為跨性別人士身份作為因果關係處理。事實上,是次事件仍然有待執法部門調查,外人難以判定事件發生原因是否與報章所提及的「病症」直接相關。

01新聞描述事主「患上性別認同障礙」

作為傳媒,絕對不能草率地為事發原因及結果牽上不符合實情的線,這是有違傳媒追求報導事實真相的出發點。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01新聞以描述事主「患上性別認同障礙」的術語作為此不幸事件的大背景,簡略地以「病症」作為性別不安/性別認同障礙的歸類,有心或無意地污名化了跨性別人士面對的狀況。

總括來說,在跨性別人士議題的處理上,01新聞的報導手法有以下垢病:一、將跨性別人士病理化;二、未有進一步在跨性別議題上作出正確的資料補充。以上的不足引致文章內容未能為大眾提供對跨性別人士的正確了解,結果進一步標籤化了跨性別人士之異常性,縮窄了跨性別人士在社會上的生存空間。


性別認同有「障礙」嗎?

事實上,於最新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早以「性別不安症」(Gender Dysphoria)取代「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定義是指一個人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所引申的各項社會標籤,相信自己應該屬於其他性別。這是一種精神醫學上的分類定義。有部份跨性別人士及研究人員亦指出「性別認同障礙」視性別認同差異為障礙,此詞強化了性別二元(1),二元的狹隘亦延申成社會對跨性別人士的污名化及病理化(2)。相反,「性別不安症」一詞著眼於跨性別人士對於原生生理性別及性別認同差異的不安感,台灣精神醫學會亦指出有助於性別認同之多元,更重要為跨性別人士去病理化https://goo.gl/rB914H(3)

雖然如此,有論述亦指出去病理化將影響政府對於跨性別人士進行性別重置手術的支援及資助。以澳洲為例,政府醫療未有全面資助跨性別人士進行性別重置手術,加上有關技術落後於一般水平。這令該國的跨性別人士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也難以負擔相關醫療開支。性別重置手術對跨性別人士面對性別認同差異的不安感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https://goo.gl/1QReSu)(4),而去病理化對減輕跨性別人士面對的社會壓力亦有著茲事體大的影響,兩者在跨性別平權的路上其實缺一不可,政府及有關當局應討論如何從中取得平衡。

 

最後,附上此則報導的建議範文:

於7月8日下午4時56分,一名霍姓跨性別人士從大圍月台天橋高處墮下,跌落大堂後重傷昏迷。當時有在場市民協助救援,醫護人員到達後將事主送往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搶救,惜搶救後最終不治。據了解,在大圍站事發一小時前,警方曾接霍友人報案,指在社交網站看見他留言透露死念。警方在接報後亦開始尋找事主,惟未能及時制止事件。警方目前仍需再詳細調查其自殺原因。

相關文章:性別不安的困境:https://goo.gl/ov9zRj

 

註解:

1)Fraser, L; Karasic, D; Meyer, W; Wylie, K (2010). “Recommendations for Revision of the DSM Diagnosis of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in Adul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genderism. 12 (2): 80–85. )doi:10.1080/15532739.2010.509202.

2)Newman, L (1 July 2002). “Sex, Gender and Culture: Issues in the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7 (3): 352–359. doi:10.1177/1359104502007003004.

3)台灣精神醫學會. (n.d.). 從「性別認同障礙」到「性別不安」. Retrieved from http://www.sop.org.tw/Dsm5/Folder/2013_02/003.pdf

4)Medicare Coverage and Gender Reassignment Surgery – OUTInPerth – Gay and Lesbian News and Culture | OUTInPerth – Gay and Lesbian News and Culture. (2012). Retrieved from https://goo.gl/fWtX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