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本地編輯推介調查/研究

同志友善醫療推廣計劃|關懷愛滋

文:關懷愛滋

現時香港並沒有妥善的同志權益保障制度,社會上亦充斥著對性小眾人士的負面標籤,致使同志社群在尋求醫療服務時遇到不少障礙。不少同志因為不確定出櫃後會否受到不友善對待,會在就診時隱藏自己真實的性經驗,影響醫療診斷;甚至因而延遲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影響他們的生理健康。根據「關懷愛滋」的前線經驗及研究,香港近一成受訪者(9%) 因為害怕透露自己的性傾向而不尋求與性健康相關的醫療服務;兩成男同志因為害怕透露自己的性傾向而不尋求醫療服務;更有55%受訪者為了隱瞞其性傾向,在尋求上述醫療服務時,避談其同性性接觸經驗。

雖然現時註冊醫生如因性傾向歧視病人,將違反《香港註冊醫生專業守則》,亦有可能受到香港醫務委員會的紀律處分,但只有31%受訪者知道被註冊醫生歧視可以向醫務委員會投訴。

延伸閱讀:回應輔仁媒體《條仔明明hiv-但呃人無事,仲公然中出係咩玩法》

//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一名男同志Jacky在一次求診中主動向醫生透露他曾與男性有性接觸,希望能使醫生作更準確的診斷,但該醫生開始引述《聖經》,指天主不容許同性戀,並在沒有進行任何正常檢查程序下開藥。Jacky之後另一次不適再去看該名醫生,進房後該醫生即不友善地問他是否仍是同性戀者。經過這兩次不愉快的經歷,Jacky指以後都不會主動向醫生透露有關性傾向的資訊。

社會的負面標籤讓同志不敢尋求醫療服務,是對愛滋病病毒預防及治療工作的一大障礙。為提升同志的健康,「關懷愛滋」現推出「同志友善醫療推廣計劃」,鼓勵醫生接收更多關於同志的資訊,以便醫生了解同志的文化,促進他們與同志病人更有效的溝通,讓他們提供更適切的醫療服務。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醫生建議醫生在問診時作些少改變,便能有效和友善地與男同志病人溝通。曾醫生表示:「醫生可避免就病人的性傾向作任何假設,令病人感覺到醫生對不同性傾向的人士都是不帶道德批判的。醫生亦可更進一步,向病人口頭解釋有關性傾向的資料是保密的,令病人更安心地在必要時透露有關性傾向的資訊。」

延伸閱讀:你PrEP好未?

//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js/adsbygoogle.js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我們會為參與計劃的醫生提供研討會及網上研討會,提供同志文化、健康需求、歧視個案分享及友善問診技巧等相關資訊。 另外,為了減少同志社群在尋求醫療服務時被歧視或標籤的恐懼,「關懷愛滋」將於網上及各大同志活動中推廣本計劃。參與計劃醫生的姓名及所屬專科只會於此網頁的「活動花絮」版面展示。任何計劃相關的宣傳品均不會展示參與計劃醫生的姓名或服務資料。本會不會對以下醫生的行醫經驗、學歷或專業醫療水平提供任何意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計劃的詳情,或同志健康需求的資訊,請參閱:https://goo.gl/gAjvGk

延伸閱讀:不能偵測=不能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