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品影視評論藝術文化觀點

汽水樽裡的咖啡~ 不論甜或苦,咖啡還是咖啡|私人感晴

文:私人感晴

編按:《汽水樽裡的咖啡~ 不論甜或苦,咖啡還是咖啡》為晴晴於《翠絲》上映前之投稿,《我本是女嬌娥,可恨生作男兒漢~》則為影後感。

《汽水樽裡的咖啡~ 不論甜或苦,咖啡還是咖啡》

香港很少有關於跨性別的電影,晴晴的印象之中只有《無性界婚姻》及《我的路》,但是都只是類似試驗電影短片。海外雖然有較多的例子:《丹麥女孩》、《當我們一起認真編織》等等。引頸以待,終於等到了第一部以跨性別為主題的電影由黑仔(姜皓文)主演的《翠絲》,由電影海報出街,到黑仔的造型都做成了一定的話題。包括:「不能只有我看到」、「不要拿變性人的話題遺害人間」。

《翠絲》其中的突破是由一個型象陽剛至極的薑皓文去飾演一個到了五十多歲才發現自己心裏的「她」的中年大叔。突破了普羅大眾對跨性別的理解必定要「比女人還要女人」,中間的反差正正是反映著一種現實,很多TS或偽娘姊妹本身男兒身的外觀都是陽剛至極,但每每在機緣巧合下心中的女孩子會無意中被解封了,為了面對這種的不安,因此只能夠在家中偷偷自己試穿女裝。一方面滿足自己,但另一方面又會為自己的「奇怪」行為感到罪惡感。每次更要小心收藏,生怕會遺下任何蛛絲馬跡。面對著自己的性別不安,在既想滿足自己但又怕被別人眼光的矛盾。很想脫離女裝生活,但發現自己原來已經泥足深陷,感覺就像被籠困著本來的自己,要在人前人後扮演好別人期望的角色及身份。而這份的不安及焦慮都難以跟別人分享,唯有要短短的女裝時間去釋放自己,但是不是要乎合世俗所謂「靚女」的標準才可以做女生。

性別只有男和女?12月15日來一起討論吧!(按我報名

晴晴只想說,汽水樽裏的咖啡,不論是偏甜的牛奶咖啡,還是苦澀的Expresso,咖啡就是咖啡,是否乎合主流「靚女」定義的女生是不重要,心中被困了一個女生是既定的事實。性別的氣質其實並非與生俱來,其實你我都是一位演員,由小至大被社教化的情況下演出「男生」或「女生」的角色。因此,其實你與我可能都是一個跨性別。而為什麼各位的偽娘都會很著意去扮演別人眼中認定的「女性」呢?因為如果我們一身的女性裝扮,但氣質上仍然流露著男性的特質。世人將會陷入一種焦慮,更會用「怪人」或「變態」去蔑視、排斥甚至被欺凌。例如:當性別氣質的原生性別有矛盾時,就會有「男人婆」、「毑形」等等的負面標籤。

延伸閱讀:游走兩性之間 – 偽娘眼中看性別盲點

偽娘其實更就是一場戲中戲,在既有的性別操演之中,演出另一種的性別。既然一個所謂「男人婆」(對不起,晴晴真的不喜歡這樣的稱呼),我們仍然可以將之當成女性,為什麼一個性別操演的偽娘,我們不能以女性的方式與之相處。反之,更要被剝削其中一些「人」本來有的身份及權利呢?為什麼當性別操演的過程出錯,便會被剝削了一些本來的權利。在努力「變靚D」的同時,是否也要反思一下,既然所謂的「性別」都只是一個人生劇場的時間,在現有的性別操演之中,我們是不是也要去繼續強化性別二元的對立。而另一方面,仍然有一群正在努力中的偽娘,是否唯恐來不及而立刻去劃清界線,以至要幫聲幫口去一齊聲討、一齊欺凌,以顯示自己其實在權力製度的一份子。


《我本是女嬌娥,可恨生作男兒漢~》

編按:《翠絲》影後感,內含劇透。

打拎哥一句:「我本是女嬌娥,可恨生作男兒漢」就點題整套《翠絲》。自幼發現自己與別人不同,但又不理解為甚麼?以為自己係Gay,但又偏偏喜愛偷偷穿著女裝,每個跨性別(包括:CD/TS),有一刻的快慰感,但事後又會充斥著滿滿罪惡感。會可恨自己為何會這樣「變態」。

《翠絲》劇照

《翠絲》就是穿插不同的家庭成員,對著跨性似懂非懂,有原來可以在自己面書轉彩虹旗,但又會不能接納自己的父親是女人的事實。又有力勸大女面對丈夫有外遇有性病,但仍然不可離婚。但最後自己卻要面對離婚的傳統保守媽媽。但總是有一句很好:「這是我的人生,我愛怎樣就怎樣,我自主自己的身體,就當佢係畫版不停紋自己喜愛的紋身」。人生是自主,縱然有很多道德及所謂責任的架鎖,但最後要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其實只有自己。

打拎哥最後在可以完夢,可以女性身份堂堂正正去女廁,接受別人的擁抱及愛。最後也算是含笑九泉,可以笑著咁走其實也是一種福氣。同樣,一句「佟小姐」也是對主角最大的肯定及安慰,總算是完滿了自己的人生。

《翠絲》劇照

姜皓文在演技上下了很大的苦功,由眼神及小動物都流露著被困在心境的女生,也表現出對自己性別的掙扎。本來也是希望選擇一直埋藏在心,但透過與不同人的衝擊(邦及打拎哥),最終也決定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

當然,未必完全有劇中大雄那種的掙扎,也未必希望要完完全全變成一個女性。但如果真的可以選擇,是否也應該去勇敢自主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