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本地編輯推介調查/研究

超半數準教師對性小眾存在偏見 性小眾中學生遭欺凌時有發生

「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中學生在校園遇到的騷擾和歧視經歷」研究_600

【綜合報導】香港教育學院5月27日公布「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中學生在校園遇到的騷擾和歧視經歷」研究報告,指超半數的受訪準教師對性小眾存在偏見,性小眾中學生在學校遭騷擾或歧視的情況亦時有發生。

本次研究由平等機會委員會資助,於去年5月至今年4月進行,目的是為了解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中學生在學校遇到騷擾或歧視的經驗,及了解職前老師對性小眾的態度。研究以問卷形式訪問了322位職前教師;又以訪談形式訪問了42位同性/雙性戀/跨性別中學生、13位有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孩子的家長和7位有相關經驗的社區工作者。

研究發現,受訪準教師中超過八成(84.3%)表示從無接受過性教育課程中有關跨性別或性傾向的訓練內容;接近一半人(49%)承認對性小眾有「中等」程度的偏見;更有超過一成半人(16%)表示對性小眾有「嚴重」以至「非常嚴重」程度的偏見。研究結果亦顯示受訪者曾否接觸性小眾朋友,曾否接受相關性教育課程訓練,及他們的宗教信仰均影響他們對性小眾的觀感與態度。

負責本次調查的教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郭勤博士指,研究結果顯示,準教師對性小眾缺乏認知,例如不認識何謂跨性別,及如何正確地與對方相處。她指要扭轉師生對性小眾學生的偏見並不容易,建議大專院校在師訓課程中加強性教育及性別多元的內容,提高教學人員對相關議題的認識。

研究亦發現性小眾中學生在學校遭騷擾或歧視的情況亦時有發生,而這類騷擾或歧視可分為個人及政策兩個層面。個人層面的騷擾或歧視包括言語、肢體、關係及網上欺凌等;政策層面的騷擾或歧視則可體現在校園氣氛、設施校規以及狹窄的性教育課程等方面。

這類騷擾或歧視給性小眾中學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平等學習機會,更影響了他們的精神健康。據了解,有男生因有同性戀傾向被同學羞辱,遭人刻意摸屁股,更被要求吃同學放於下體前的香蕉等不雅動作,有學生則被淋水欺負,也有跨性別學生的家長因不滿校方安排及不堪壓力,索性讓子女退學。

郭勤分析指,學校氣氛一般難以接納性小眾學生,尤其是有宗教背景的學校,「部分老師以為學生有精神病,又會拆散正拍拖的學生」;即使教師明白有關情況,亦不敢出面叫停欺凌行為,令不少學生受情緒困擾,因而出現自殘,甚至有自殺念頭等。

平機會政策及研究部主管朱崇文指出,該研究報告將提交予教育局作參考及完善相關的政策。他又指,雖然暫無法例保障跨性別人士,但平機會會與多個辦學團體會面,以保障性小眾學生在校的權利。

郭勤亦建議,要剔除針對不同性傾向/跨性別學生的騷擾和歧視,當局就應該制訂性傾向和性別認同的反歧視法例。建議教育局應有明確指引給學校,保障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學生,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及安全校園環境,安心學習及探索自己的性成長需要。

 

香港教育學院於2015年創立平等性教育計劃(Sexuality for All),旨在宣揚「有教無類」理念,認為學校不應因學生的種族、 殘障、社經地位、宗教背景、性傾向及性別不同而讓他們無法享受正確而針對成長需要的性教育。Facebook:Sexuality for All 香港教育學院平等性教育計劃

 

資料整理:Kaya(女同學社 x G點電視實習生)

資料來源:
<教院調查指半數職前教師對性小眾有偏見> | 蘋果日報
<近5成準教師對性小眾有中等偏見> | 經濟日報
<性小眾遭欺凌 教師不敢叫停> | 文匯報

<「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中學生在校園 遇到的騷擾和歧視經歷」研究> | 香港教育學院

延伸閱讀:

<「同性/雙性戀及跨性別中學生在校園遇到的騷擾和歧視經歷」研究報告>

延伸觀看:

女同學社「我就係我」 – 反校園同志欺凌計劃(2011)

標籤: 性教育  歧視  調查/研究   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