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

社區觀點

教育求同或存異?關於校規的反思和性別共融措施建議|跨青時刻 × 浸大社會學系同學

香港一直以來也被全球冠以「國際大都會」之稱,她擁有繁榮的金融市場、數間擠身全球百大的高等學府和多元化的歷史文化背景,但不少人也認為香港早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本港性教育一直為人詬病,學校性教育指引自上世紀1999年起便沒有修改,當中許多細節和要求與現今價值理念大相逕庭,有關性小眾的議題更是避而不談。久而久之,性教育變成選項,「對」與「錯」、「是」與「否」和「男」和「女」。

閱讀全文
時事時事評論本地編輯推介觀點

同志學生自殺:聽不到看不到真實的我|郭勤博士|平等性教育

今年五月,兩名中學生被發現墮樓死亡,我感到很難過及痛心!過去兩年,關於學童自殺的報導主要集中於學業壓力或疫情引致學生缺少社交支援,較少關注同志孩子獨特的精神健康需要。孩子成長階段會探索性傾向,卻因性傾向偏見,令孩子的聲音無法準確地被聽到。

閱讀全文
時事本地編輯推介調查/研究

【家計會普查】中學生對性/別小眾接納度10年連升 性知識題初中卻錯一半

「陰道外射精可讓女方懷孕?」「感染性病只會影響性器官?」你有信心答對這些基本的性知識問題嗎?香港家計會最近公佈五年進行一次的「青少年與性研究」結果,發現全港逾八千名受訪中學生中,高中生在12題有關懷孕、性病的性知識題目平均僅答對三份二,普遍初中生更只能答對一半,顯示中學生的性知識水平與五年前相若,仍然未如理想。今次研究除了調查中學生對性行為、拍拖、性傾向、性別氣質等議題的看法外,亦首次加入性別認同問題,14%受訪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的性別認同,亦有4%學生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部份人曾考慮變性。令人鼓舞的是,研究發現中學生對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的接納程度比五年前顯著增加,延續過去10年的上升趨勢。

閱讀全文
人物故事社區

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看見不同 — 專訪同志教師|踰越 Fenceless

對於學生來說,大部份老師就是代表保守、執行校規的一方;誰知道長大後慢慢發現,原來在校園裡,需要遵守校規的不只學生,還包括教職員。所謂權威形象,往往是傳統體制加諸老師身上的,即使下班了身在校外,老師仍要為一言一行小心翼翼。另一方面,老師透過在威嚴與親和之間切換,與學生建立互信。在多重的道德張力之上,假如老師作為性小眾,教學到底會變得更加步步為營,抑或會孵化出不一樣的價值?

閱讀全文
時事本地編輯推介

香港中學同志期盼畢業出櫃做自己|淡藍網

香港大學首次設立不以性別區分的性別友善洗手間,卻遭個別團體抨擊,還有家長致電港大校長表示反對。大學作為相對開放的場所,推進性傾向和性別友善政策竟然舉步為艱。在中學建立相關友善空間,更是難上加難。同性戀中學生Troye(化名)以過來人身份,剖析校園同志面臨的困境。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