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生活小品觀點

從死看生,歧視仍不稀見|PrideLab

2023年11月11日,PrideLab邀請桔梗花生死教育中心創辦人陳培興(阿興)為LGBT+社群帶來遺書導讀工作坊。在阿興帶領下,隨著柔和的音樂,我們先閱讀了一封在空難時一位父親留下給家人的最後家書。我們能從短短文字感受到他的情緒起伏,從慌張焦急到囑咐家人,在顛簸之中,用盡最後氣力寫下:「到今天為止,我是幸福的」。

閱讀全文
時事本地編輯推介

【懶人包】一文了解「女同志人工受孕親權案」發生甚麼事?同志親權的未來是?

繼AABB案後,一對已在海外結婚的香港女同志以「互惠人工受孕」方式誔下嬰兒,雖然兩位媽媽都共同照顧並養育該嬰兒,但按香港法律只有懷胎產子的媽媽能被視為「媽媽」,另一位提供卵子作人工受孕的媽媽卻不獲任何法律承認。她為了爭取成為嬰兒的其中一名父母,於2022年向高院提出申請,挑戰《父母與子女條例》中「父母」一字的定義。G點特別訪問了代表同志媽媽的曹喬茵律師,以Q&A方式拆解這宗案件和分析它的影響。

閱讀全文
生活小品觀點

【人生畢業禮的準備 – 性/別小眾後事安排】活動紀錄|PrideLab

生老病死,人逃不掉生和死。我們沒辦法選擇如何出生,不過對於後事,其實可以,也需要有所準備。

尤其,性/別小眾安排後事時可能面對比大眾更多困難。例如,因同性伴侶關係不受法律承認而受種種阻欄、受困於喪事儀式中的性/別框架、使用服務時擔心被從業員歧視而不安⋯⋯因此,性/別小眾更需要及時準備、安排後事。

閱讀全文
觀點

香港拗直治療的三大特色與同志主動尋找它的五大原因|真光社

拗直治療是一個在世界各地都備受關注的議題,許多國家近年都相繼立法禁止任何人協助或提供拗直治療。然而,香港未有立法規管禁止拗直治療,我們不時都會從報導中得知拗直治療仍然活躍於香港。真光社在2020年進行了香港第一個有關拗直治療的研究,報告書可以從我們的官方網站下載。而根據我們的觀察,我們認為香港現存的拗直治療有三個特色,同時我們發現,主動尋找拗直治療的人主要出於五大原因。

閱讀全文
生活休閒編輯推介藝術文化閱讀

【童書推介】15本性/別小眾友善兒童繪本,齊齊做個多元共融好孩子!

兒童圖書可說是性別意識的首個戰場。G點電視為此特別精選15本童書,分別以打破性別定型、性別身分認同、同性的愛及多元家庭作主題,以繽紛圖畫及有趣的故事帶領孩童進入彩虹世界,希望以圖書培育出欣賞多元、尊重平等、脫離二分世界的下一代。

閱讀全文
時事本地編輯推介

【兩個媽媽】高院准無血緣同志媽媽作共同監護人 料更多「彩虹家庭」受法律認可

社會對「多元成家」的想像大多聚焦在同性婚姻,較少人關注性/別小眾領養和生育小孩等議題。今年初,高等法院審理一對女同志申請共同監護權的案件時,法官便首次引用「兒童福祉原則」(welfare principle)判多年來共同撫養孩子、但與孩子無血緣的同性伴侶同享監護權。

閱讀全文